治疗:凡具备以下条件应予继续妊娠:胎儿存活,无窘迫表现,估计出生后其生活能力低于正常;胎膜未破,宫口扩张<4cm;如伴有内、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并不加重母亲病情亦不影响胎儿生存。
根据Copper等(1993)的多中心研究,在关键性孕25周发生先兆
早产如经积极处理延长2天妊娠期,新生儿存活率的可能性将增加10%。因此对于先兆
早产,积极处理十分重要,特别是孕周小的
早产。
早产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抑制宫缩,延长孕期。
治疗原则:若胎儿存活,无
胎儿窘迫,胎膜未破,应设法抑制宫缩,尽可能使妊娠继续维持;若胎膜已破,
早产已不可避免时,尽力设法提高
早产儿的存活率(图2)。
(1)左侧卧位:至少2h以上,可提高子宫胎盘
血液灌流量,增加胎儿的氧供和营养,使40%v70%的患者宫缩消失。但不主张卧床休息。1994年Golderberg等对卧床休息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的文献进行综合报道,没有发现卧床休息有助于预防
早产的确切依据。2000年Kovacevich等报道,强制卧床休息3天或以上使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升高,不卧床休息者发生率为1/1000,而因先兆
早产卧床休息者发生率为6/1000。
(2)水化(hydration):给予平衡液500v1000ml,中心静脉持续泵入,可将滴数调至100ml/h,改善子宫胎盘血液灌注量。但应记住过量的补液是孕妇肺
水肿的高危因素,若随后应用?受体兴奋剂更易引起肺
水肿。因此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,有严重
水肿、妊高征、多胎、
羊水过多、心脏病、肺病、贫血等高危因素存在时,不宜应用。
(3)肛查或阴道检查:了解宫颈的扩张及容受情况,观察宫缩30v60min后,可复查一次,如进展至真正
早产,则按
早产处理。如经左侧卧位及水化治疗,宫缩被抑制,则不需给予药物抑制宫缩,且应避免再次阴道检查或肛查,以减少由于刺激宫颈引起
前列腺素及
缩宫素的分泌。
2.
早产的治疗 包括应用药物抑制宫缩,延长胎龄,以争取时间促胎肺成熟及孕妇转院,必要时辅以抗生素,以及
早产不可避免时的分娩时处理和新生儿处理。
(1)宫缩抑制剂:
①应用药物抑制宫缩的条件:A.
早产诊断明确即规律宫缩伴宫颈扩张或容受;B.估计胎儿体重<1500v2000g,孕龄20v36周,胎肺尚未成熟者;C.胎儿能继续健康成长,无继续妊娠禁忌证存在,见表1;D.宫口扩张?3cm,产程尚在潜伏期内,应尽可能争取至少延长24v72h,为促胎肺成熟的治疗创造条件;E.如胎膜已破,仍可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宫缩抑制剂,使用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,以降低
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(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,RDS)的发生。
②应用宫缩抑制剂的反指征:A.胎儿有宫内缺氧;B.宫口开大>3cm;C.胎肺已成熟者;D.有羊膜腔
感染可能者。
③宫缩抑制剂的种类:有多种药物如
硫酸镁、
肾上腺素能?
2受体兴奋剂、
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、钙通道拮抗药及
缩宫素拮抗剂等。目前趋向于联合用药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,可增加疗效,减少副作用。
A.
硫酸镁(magnesium sulfate):作用机制:子宫肌的收缩是受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的摄取、结合和分布调节的。高浓度的镁能在细胞膜上竞争钙离子位点;另外
硫酸镁可激活细胞膜的
腺苷酸环化酶,使环
腺苷酸(cAMP)增加,从而降低肌浆球蛋白轻
链激酶的活性,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,使
肌肉的收缩蛋白不能起作用而抑制宫缩。血清内镁离子浓度达到2v4mmol/L(4v8mEq/L)能降低子宫疗效:自1959年Hall等发现
硫酸镁有抑制宫缩的作用。1983年Elliot回顾性分析发现,对胎膜完整者
硫酸镁防止
早产的有效率是24h内为78%(214/274)、48h内为76%(208/274)、72h内为70%(191/274)、>7天为51%(140/274)。对宫口扩张较小者
硫酸镁更有效。使妊娠至少延长48h,宫口扩张<2cm者占87%(150/173)、宫口扩张3v5cm者占62%(53/85)、宫口扩张>6cm者占31%(5/16)。
胎膜早破后发动分娩者
硫酸镁疗效欠佳,48h未分娩者占64%(25/38)。
多胎妊娠48h未分娩者占69%(24/35)。1987年Hollander等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发现
硫酸镁与
利托君疗效相似。有学者报道
硫酸镁对低出生体重儿脑瘫有潜在的保护作用。
用药剂量及方法:用25%
硫酸镁60ml溶于5%
葡萄糖1000ml中,以每小时1v3g平均2g的速度静滴,直至宫缩被抑制,再继续滴注2h。如无效或效果不佳,可改用
肾上腺素能?
2受体兴奋剂。
用药注意点:a.用药过程中注意膝
反射必须存在,呼吸?16次/min,尿量?30ml/h。b.有条件的医院可监测血镁浓度。合并肾功能减退者,
硫酸镁的用量减半或不用。c.一旦发现镁中毒,立即停用
硫酸镁,并静推10%
葡萄糖酸钙10ml。d.合并
重症肌无力或心脏病心脏勉强代偿者不宜使用
硫酸镁。
副作用:对孕妇的影响:与其他宫缩抑制剂尤其是
肾上腺素能?
2受体兴奋剂相比,病人对
硫酸镁的耐受性相对较好。已经报道的副作用有潮红、嗜睡、
头痛、肌无力、复视、口干、恶心、呕吐、气短和肺
水肿。通过密切监护尿量、膝
反射、呼吸频率和肺部
听诊可以使副作用降至最小。长期用药者可以发生骨密度的改变。尽管
硫酸镁相对比较安全,还是应该强调仔细地监护病人。在正常剂量和非中毒
血清镁离子浓度时偶尔会发生低
血压和丧失应答反应。对胎儿的影响:
硫酸镁通过胎盘,新生儿可以出现嗜睡和低
血压,可能有呼吸抑制但罕见。有学者报道孕妇应用
硫酸镁超过7天的新生儿50%发生骨钙丢失。
硫酸镁抑制宫缩后,50%的胎儿NST无反应,仅18%的胎儿有呼吸样运动,对胎儿张力、胎动和
羊水量没有影响。
B.
肾上腺素能?
2受体兴奋剂:作用机制:?
肾上腺素能受体有两种,?
1受体在心脏、小肠和脂肪组织占优势;?
2受体在血管平滑肌、子宫肌层、支
气管和横膈占优势。?
2受体兴奋还能引起肝糖原分解及胰岛细胞分泌
胰岛素,使血糖和
胰岛素升高。?
2受体兴奋剂作用于子宫肌层受体,激活
腺苷酸环化酶,使肌细胞中cAMP含量增加,引起细胞内游离钙下降,并使肌浆球蛋白轻
链激酶活性下降,从而抑制宫缩。此类药有
利托君(ritodrine)、
特布他林(间羟舒喘灵terbutaline)、
沙丁胺醇(硫酸
治疗原则:若胎膜未破,胎儿存活、无
胎儿窘迫,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时,应设法抑制宫缩,尽可能延长孕周。若胎膜已破,
早产不可避免时,应设法提高
早产儿存活率。
1.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,左侧卧位可减少自发性宫缩频率,增加子宫血流量,增加胎盘对氧、营养和代谢物质的交换。
2.药物治疗 ’
(1)抑制宫缩药物:
1)β
2-
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: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
2受体兴奋时, 激活细胞内
腺苷酸环化酶,促使三磷
腺苷合成
环磷腺苷(cAMP),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, 阻止子宫肌收缩蛋白活性,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,延长妊娠期。此类药物主要副反应有母儿心率增快、心肌耗氧量增加、血糖升高、水钠潴留、血钾降低等,故对合并心脏病、重度
高血压、未控制的
糖尿病等孕妇慎用或不用。常用的药物有:
①
利托君(ritodrine):近年该药渐成为国内首选、有效药物,150mg加于5%
葡萄糖液50Oml静脉滴注, 初始剂量为0.05mg/min,根据宫缩调节,每10分钟增加0.05mg/min,最大量至0.35mg/min,待宫缩抑制后持续滴注12小时,停止静脉滴注前3O分钟改为口服1Omg,每4~6小时一次。用药过程中宜左侧卧位,减少低
血压危险, 同时密切注意孕妇主诉及心率、
血压、宫缩变化,并限制静脉输液量, 以防肺
水肿。如患者心率>140次/分, 应减滴数或药物剂量;出现
胸痛,应立即停药并行
心电监护。长期用药者应监测血糖。
②
沙丁胺醇(salbuta-too1): 常用剂量为口服2.4~4.8mg,通常首次4.8mg, 以后每8小时口服2.4~4.8mg,直到宫缩消失后停药。
2)
硫酸镁(magnesium sulfate):镁离子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,拮抗钙离子对子宫收缩活性,能抑制子宫收缩。常用方法为:25%
硫酸镁16ml加于5%
葡萄糖液1OOml中,在3O~6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, 然后维持
硫酸镁1~2g/h滴速至宫缩< 6次/小时,每日总量不超过30g。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呼吸、膝
反射及尿量。如呼吸<16次/分、尿量<25ml/h、膝
反射消失,应立即停药,并给予钙剂拮抗。因抑制宫缩所需的血镁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, 肾功能不良、肌无力、心肌病患者慎用或不用。
3)钙拮抗剂:是一类能选择性减少慢通道Ca
2+内流、干扰细胞内Ca
2+浓度、抑制子宫收缩的药物。常用药物为
硝苯地平1Omg舌下含服,每6~8小时一次,应密切注意孕妇心率及
血压变化。已用
硫酸镁者慎用,以防
血压急剧下降。
4)
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: 能抑制
前列腺素合成酶,减少
前列腺素合成或抑制
前列腺素释放,从而抑制宫缩。因其可通过胎盘, 大剂量长期使用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,导致
肺动脉高压;且有使肾血管收缩,抑制胎尿形成,使肾功能受损,
羊水减少的严重副作用,故此类药物仅在孕34周前短期(1周内)选用。常用药物为
吲哚美辛,初始剂量50mg,每8小时口服一次,24小时后改为25mg,每6小时一次。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
羊水量及胎儿动脉导管血流。
(2)控制
感染:
感染是
早产的重要诱因,应用抗生素治疗
早产可能有益。特别适用于阴道分泌物培养B族链球菌阳性或
羊水细菌培养阳性、泌尿道
感染患者。
(3)预防
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:对妊娠34周前的
早产,应用
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24小时至7日内,能促胎儿肺成熟,明显降低
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, 同时可减少新生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坏死性小肠炎发生。可在分娩前7日内
地塞米松针6mg肌内注射,每12小时一次,共4次;或
倍他米松12mg静脉滴注, 每12小时一次,共2次。妊娠28周后多选用单程治疗。紧急时,可经静脉或羊膜腔内注入
地塞米松1Omg,后者可同时检测
羊水胎儿肺成熟度。
3.分娩处理 大部分
早产儿可经阴道分娩, 临产后慎用
吗啡、
哌替啶等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的药物;停用一切抑制宫缩药物, 产程中应给孕妇吸氧; 第二产程可作会阴后一侧切开, 预防
早产儿颅内
出血等。对于
早产胎位异常者,在权衡新生儿存活利弊基础上,可以考虑剖宫产。